×

84年贺子珍临终前,提出欲安葬于北京,邓小平得知后连下两道命令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03-23 21:58:00 浏览1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 |淩轩

编辑 | 淩轩

●—≺ 前言 ≻—●

1984年,贺子珍病重,临终前向组织提出想要安葬在北京。上海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敢随意处置,立刻将此事上报中央。邓公得知后非常重视,连下了两道命令。

贺子珍为何执意要葬在北京?邓公所下的两道命令又是什么?

●—≺ 相识相知 ≻—●

1984年,邓公得知贺子珍病重,忧心不已,他公务繁忙,不能亲自到上海看望她,只能派部下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前去去慰问。

不久后,部下带回来一个坏消息,贺子珍生命垂危,她只有最后一个心愿,就是想要在去世后葬在北京。

邓公听了贺子珍的请求,又看了看上海市政府发来的,关于贺子珍的安葬安排,沉思良久。

他表示,一定要让贺子珍同志葬在北京。紧接着,又接连下了两道命令:

一、贺子珍同志骨灰放八宝山第一厅;

二、政治局委员干部全部送花圈。

邓公为什么如此看重贺子珍,不但将她葬在八宝山,还要让政治部委员干部全部到场,赠送花圈?

1927年,毛主席登上井冈山,贺子珍被派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她性格刚烈,做事果敢大胆,在与主席的交谈中,常常能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主席的赏识。

不仅如此,她还心思细腻,能注意到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

贺子珍佩服毛主席的雄才伟略,但她也注意到主席为了革命事业的夙兴夜寐,奋不顾身。

于是,主席工作时,桌上的热水几乎没有缺少过,思绪烦闷想要吸烟时,香烟也一直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不论外界是怎样的枪林弹雨,主席只要在办公室看到贺子珍,就算他们是在谈论复杂难缠公务,内心也会多出一份暖意。

这一年,毛主席与贺子珍结婚了,两人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是夫妻,也是知己。

这样相濡以沫的婚后生活持续到1934年。国民党对共产党大肆围剿,红军为了突破国民党的包围圈,开启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贺子珍不畏艰辛,跟着毛主席踏上了长征的道路。她虽然是主席的妻子,但却和别的士兵一样,过草地、翻雪山,从来没有喊过苦、喊过累,反而不断鼓励身边的士兵。

1935年4月23日,贺子珍跟随的红军卫生部修养连,刚刚到达一个小山村,就突然遭受了国民党的袭击。

贺子珍和大家一起,把伤员都先护送到安全的地方,当他们一切冬准备好时,她却发现有一位伤员所处的位置并不安全。

于是她不顾自身安危,和同伴抬着担架冲了出去,想要把伤员就回来。

突然,她瞳孔骤所,一道寒光闪过,她来不及思考,转身将伤员扑倒在一边。

“彭——”

一声巨响,硝烟散后,贺子珍已经浑身是血,昏了过去。

因为条件艰苦,众人只把贺子珍的命保了下来,可她的身体里还残留这两块弹片无法取出。

贺子珍醒来后,叮嘱旁边的战友,千万不要告诉主席这件事,主席那么忙,她不舍得再让主席因为自己的事情分心了。

而这天过后,贺子珍的身体就留下了病根,虽然她顽强的意志力告诉她,一定要在长征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可她的身体并不配合,多次在途中昏迷。

贺子珍毅然参加长征,是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是为了给大家助力,可现在,她却成了拖后腿的那一个。

在日后与主席的相处中,她也渐渐失去了以前的乐观开朗,两人常常因为琐事发生争吵。

1937年,长征结束,革命事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渐渐站稳了脚跟。可当一切都在向好时,贺子珍却执意要离家出走,这是怎么回事呢?

1937年9月的一天,贺子珍与主席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几天后,主席就去洛川开会了。

贺子珍独自留在家里,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离开毛主席的身边。

贺子珍想:毛主席英明睿智,东征西战只为了国家的安定奋斗,若是以前,自己在主席身边出谋划策,也能替主席分忧。

可现在,自己身体的根基已经坏了,无法在时刻追随这主席的脚步,有自己在,还会给他增加一份牵挂。

并且,自己的见识和主席相差太远了,她完全帮不上主席的忙,还不如离开,好好提升自己,几年后让主席看到一个更加优秀的贺子珍。

我党的马克思主义大多都是向苏联学习的,于是,贺子珍下定了决心,要去苏联进修一番,顺便治疗一下满身的伤病。

但她天生就性子倔强,不想对别人说自己比不上毛主席这样的真实想法,于是就自己默默离开了。

等毛主席从洛川回到延安时,看到干净整洁的家中没有了贺子珍的身影,只留下他一人黯然神伤。

主席打听到贺子珍身在山西后,立刻给贺子珍写了一封信,想要劝她回心转意。

但贺子珍没有回来,只是托人给主席送来一袭手帕,上面写着:“就此诀别。”

贺子珍没有想到,这一走,彻底断了与主席的夫妻之缘。

●—≺ 英雄末路 ≻—●

1937年9月,怀有5个月身孕的贺子珍毅然离开中国,来到了苦寒的苏联。

1938年孩子出生了,贺子珍给他取名叫“柳瓦”。小柳瓦长得很可爱,黑亮的眼睛仿佛洒落了星辰,当他笑起来的时候,贺子珍的心都化了。

她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悉心照顾,日夜陪伴,一刻也不肯离开,可是好景不长,柳瓦10个月的时候得了一场肺炎,不幸离开。

祸不单行,1939年,贺子珍得到消息毛主席已经娶了新一任妻子时,恍如晴天霹雳,她没有想到,自己竟永远失去了跟在主席身边的机会。

虽然来到苏联后,毛主席也常常和她写信联系,只是从这以后,称呼就变成了疏远又不失礼貌的“同志”。

毛主席知道贺子珍难以承受丧子之痛,于是特意将女儿李敏,送到前妻身边安慰她。

贺子珍看到活泼可爱的“娇娇”,心情逐渐明媚起来。可是,她没有想到,快乐的时间这样短暂,更没有想到,孤身一人在国外的自己,会连自己的女儿,都保护不了。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贺子珍作为生活在苏联的一员,也要为苏联的战争做贡献。

为了抚养各国共产党员和烈士的遗孤,苏联建立了许多儿童院。可在战争时期,有母亲照顾的李敏却被编入了儿童院。

贺子珍则被授予了自己的任务,为苏联前线的士兵们做针线活。她每天都有固定的任务,如果无法完成,政府就不会发放粮食。

虽然工作很繁忙,贺子珍也时常受到长征时留下的病痛的侵袭,但她兢兢业业,没有一天落下过自己的工作。

有一天,贺子珍接到儿童院的通知,李敏得了严重的肺炎,可能熬不过去了。

她心急如焚,再顾不得手边的工作,飞奔至儿童院,她到的时候,李敏已经被推进“太平间副室”了。

这对一个母亲而言,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

娇娇明明有生命特征,可那些人却已经放弃了对娇娇的治疗。

贺子珍想要将李敏带走,遭到了儿童院的阻拦,贺子珍拼了命,才把女儿救出来。

李敏在母亲的细心照顾下,病情很快就有了好转,可这时,儿童院却再次派人想要将李敏接走。

他们认为,李敏的病情,已经不妨碍她过集体生活了。

可经历过长征的贺子珍明白,苏联这种零下40度的天气,李敏这样一个病还没完全好的小孩子很难生存下来。

她据理力争,想要让李敏的病好彻底好了再回去,可院长却毫不顾忌一位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只想让她尽快投身到工作中去。

面对贺子珍的不配合,院长异常愤怒,吼道:“你是不是疯了,你再这样,我就把你弄到精神病院去。”

就这样,他们把病还未完全好的李敏带回了儿童院。并在几天后,竟然真的强行将贺子珍关进了精神病院。

1947年,王稼祥到苏联养病,辗转间见到了仍被关在精神病院的贺子珍。

如今的贺子珍早已失去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双目无神,整个人一点精气神都没有。

王稼祥又惊又怒,他没有想到,我国英雄的女革命家,竟然会被苏联那群人折磨成这个样子。

他在确定贺子珍想要回国的心意后,立刻将情况上报党中央,一番波折后,终于将贺子珍和李敏救回中国。

贺子珍经此大难,整个人仿佛涅槃重生的凤凰,很快就重新振作了起来,她的倔强和高傲,在经过痛苦漫长的蛰伏后,又全都显露了出来。

●—≺ 心愿得了 ≻—●

1949年,贺子珍将李敏送到了毛主席身边,毛主席非常喜欢自己这个女儿,日日带在身边。

在此之后,贺子珍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再见过主席,可她内心对主席的牵挂,却从来不少。

贺子珍常常和李敏互相写信,她告诉李敏,你的父亲是个非常好的人,你要向父亲学习;你的父亲为了国家废寝忘食,操碎了心,你要好好照顾他……

贺子珍性情刚烈,她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每月都靠自己的工资生活,虽然上海政府对她有很多照顾,每个月都给她发放津贴,但她从来都没有领过。

闲暇的时候,她喜欢到庐山转转,因为庐山是毛主席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她幻想过很多次,自己有一天能在庐山碰到主席。

1959年,毛主席去庐山开会,想到了20多年没有见过面的贺子珍,心中仍旧不能完全放下,就想和她再见一面。

贺子珍得知后,非常高兴,她换上了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赴了毛主席的约,虽然此次见面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她已经非常满足了。

期间,毛主席问了她一个问题:“当年,你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呢?”

贺子珍笑了笑,说:“可能是因为,年少无知吧。”

1976年,毛主席在北京溘然长逝,贺子珍得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她没有办法到北京吊唁主席,只能在家中,对着主席的画像做着最后的思念。

自从这天起,贺子珍的身体就越发不好了,早年她受过太多的苦,身体的底子早就被掏空了。

1979年6月,贺子珍被中央任命为政协委员,她非常激动,尽自己所能,继续做所有有利于国家建设的事情。

她想,原来国家是认可我之前的功绩的,或许,我可以尝试着问问中央,能不能让我到北京去看看?

这次,中央组织部终于批准了她的请求,并在北京做好了一切接待贺子珍的准备。

1979年9月9日,在李敏的陪伴下,贺子珍终于来到了渴望已久的北京。

在毛主席逝世的3年后,她终于能够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当她看到水晶棺里,主席安详的面容时,心中压抑的痛苦再也克制不住,放声大哭。

1984年,贺子珍病重,她也走到了人生的暮年,垂危之际,她只有一个请求,想要葬在北京。

邓公得知后二话不说,当即就同意。

1984年4月15日,贺子珍离开了人世。

邓公悲痛欲绝,并专门下令,将她葬在八宝山,并让所有政治局委员干部都送来花圈。

李敏在整理贺子珍的遗物时,发现了两个特殊的小红本:一个是与主席的结婚证;另一个,是象征着她为革命事业付出巨大代价的残疾证。

●—≺ 笔者观点 ≻—●

邓公连下的这两道命令,是对贺子珍同志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最高敬仰。

贺子珍曾经是毛主席的妻子,与毛主席共同生活来论十年,陪他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可同时,她更是以为令人敬佩的革命战士,一直拥护者中国共产党。她虽然在苏联受了很多苦,但她坚强的意志力是她很快就重新振奋了精神。

贺子珍聪慧机敏、刚烈果决,不愧是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英豪。

浮萍:伟大英雄的革命先烈让后人敬仰

铁人190657268:英雄已逝,风范永存![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