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法忘却,24年前的“屈辱外交”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03-25 04:48:00 浏览8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天是3月24日,一个看似疏松平常的日子,但在1999年的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轰炸南联盟,至此科索沃战争爆发,他们不仅在这片土地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还间接造就了我国建国后少有的“屈辱外交”。

科索沃战争爆发不久后的当地时间5月7日,美国两架B-2隐形轰炸机在漆黑的夜色的掩护下出现在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的上空,正在睡梦中的驻馆人员来不及反应就被突如其来的五枚导弹吞没,昔日人来人往的大使馆瞬间化为一片火海,一时间,到处都是爆炸,火光,撕声裂肺的惨叫声。这次早有预谋的轰炸最终导致中国大使馆3名记者(邵云环、徐杏虎、朱颖)死亡,26人严重受伤。

被轰炸的中国驻南大使馆

站在满目疮痍的废墟前,时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潘占林红着眼眶气愤地说道:“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攻击!”因为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驻外大使馆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不容侵犯,美国此举无异于往中国本土丢炸弹。

走上街头游行的中国民众

消息传回,举国同悲。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走到美国和其它北约国家驻华大使馆前,将不幸遇难同胞的黑白照片捧在怀里,想要向他们讨回公道。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甚至公开向外界放话:已经做好打仗的一切准备。

面对群情激愤的中国民众,始作俑者美国却跟没事人一样,不仅拒绝承认罪行,还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轻描淡写的表示:这只是一个意外,不带任何政治目的。就连美国的主流媒体都公然刊报,指责中国“小题大做”。

美国此举很快引来各国的一致谴责,迫于舆论压力,美国装模作样的开始了调查,但在一个月后,当时的美国副国务卿托马斯·皮克林竟厚颜无耻的向世界撒谎:这起不是蓄谋已久的“事故”,仅仅是一场意外,当时的轰炸目标不是大使馆,而是附近的南斯拉夫电视台,因为两者距离过近,才导致了“误炸”。

美国前副国务卿托马斯·皮克林

美国作为当时世界定位系统最先进的国家,居然说自己定位失误?

对于这种下三滥的谎言,我国自然不会接受,要求美国重新给出合理的解释,撒谎成性的美国发言人,又给出了“作战人员使用了过期地图”的解释,企图蒙混过关。但讽刺的是,在这一解释发表后不久,无故被扣了一口大黑锅的美国美国地图局当即坐不住了,立即发文澄清:“我们的地图非常准确,一直都在不断更新,当时的地图也没有任何问题,所以问题一定出在其它数据上。”。

显而易见,种种证据都指出,这场针对中国大使馆的轰炸是蓄谋已久的。可笑的美国不仅拒不承认,还一再声称此事只是意外,活脱脱一个国际小丑的形象。

对于美国的无耻行径,中国政府决定斗争到底。不断要求美国政府严惩凶手,公开向中国人民道歉并且进行赔偿,与此同时,位于世界各地的被激怒的中华儿女举行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游行活动,在多方压力下,美国政府终于松口: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5次公开向中国政府及受难者家属道歉,并承诺给中国人民一个满意的结果。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但无数历史事件证明:美国人如果说话算数,猪都能上树。

这次事件的结果也不意外,美国方面坚称此次轰炸只是一场因为地图标注错误而导致的意外,并十分敷衍地处分了相关人员,最后向中国政府草草支付2800万美元了事。

但这样的结果,能够挽回我们逝去的英魂吗?能够补偿三个失去丈夫的家庭的损失吗?能够给全体中华儿女一个满意的交待吗?

显然不能,美国此举,无异于在打中国的脸,奈何当时国力不强,兵力不精,我们只能选择隐忍,牢牢地记住这场屈辱外交。

时间一晃而过,距离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轰炸已经过去24年了,现在中国与当年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在经济实力上位于世界第二,军事更是有了长足发展,洲际导弹、航母等现代化军事武器一应俱全,国际声望更是如日中天。反观如今的美国,身陷通胀的泥潭无法自拔,昔日的小弟渐有分崩离析之势,综合国力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

实力的天平已经倾斜,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苏醒的巨龙,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讨回这份迟来的正义!